摘要


(资料图)

通缩其实就是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外在表现。通缩了,怎么办?海外一般路径是: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对微观主体重点是居民部门转移支付、降息、央行扩张资产负债表等。

市场期待是财政领域扩大赤字,在货币领域降息扩表。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居民部门转移支付,另一方面可以配合降低居民存量房贷利率。

但我们看到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政策领域主要发力的宏观表现是信贷持续多增,而且是量增价降的多增。

财政赤字3%,专项债新增规模3.8 万亿,总体中规中矩,货币政策虽有降准,但是节奏和力度低于市场预期,政策更多倾注在企业和生产投资端,对于居民和消费,力度相对偏弱。

在内外约束下,政策诉求似乎是通过低成本信贷来稳住企业资产负债表,从而稳定就业,有了就业,居民就有收入,进而带动消费,修复资产负债表,最后再回到企业。

高质量发展落脚于企业和供给。市场困惑在于: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是否会进一步创造低效产能和空转虚耗。

但是从政策逻辑估计,我们可能需要接受这个结果,即信贷多增是政策较为容易选择的方向。

经济修复并不是单纯信贷投放就可以解决,但是信贷社融多增,至少可以稳定风险不扩散,如果信贷社融再度回落,经济压力和防风险的压力都会更进一步上升。

所以我们对于今年的宏观判断就是:强信贷、弱修复。

应对通缩,难道不应该降息吗?

降息不能完全排除,但至少短期内,可能还不是政策选项。

风险提示:市场政策判断发生失误,经济通胀表现超预期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