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觉醒
携手成立巡逻队
社工在疫情站岗期间接到居民反映社区有垃圾乱堆放的情况,滋生大量细菌,引来了遍地的蟑螂老鼠,严重影响了居民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共享单车乱摆放,堵塞了消防通道,造成了社区消防安全隐患。
社工将这些问题反映给社区居委,与此同时社区居委也向社工反映辖区内的居民有想组织巡逻的意向,想为社区建设出一份力量,改善社区的环境卫生状况。
社工了解到居民有时间、有能力、有意愿,但是缺乏机会和平台,迟迟没有实现这个想法。
在国家政策文件构建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框架和社会系统理论的指引下,社工以“能够回应广泛成员的需求,解决众多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能够把居民组织起来参与集体行动”提供专业服务。
联动社区居委会,一起参与面对面的讨论、协商与行动,鼓励并引导社区居民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组建社区居民巡逻志愿服务队,社区居民巡逻队的建立将成为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先行探索。
社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社区调研、社区走访、相关人员访问,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发展导向有机结合,把握社区需求。
探索社区治理
现代化路径
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也在高速发展,美好社区建设从“建房子”转为“造社区”,社区居民对社区问题的关注度变高,对社区参与动机变强。
联动多方参与,多元建设者共同治理,社工联动社区居委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建立社区居民巡逻队,由社区居委推荐热心居民名单,社工联系居民,介绍社区巡逻队,鼓励引导社区居民加入队伍,同时联动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参与到其中。
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和社区建设的首要主体,充分动员社区居民参与是实现社区自治的重要路径。
1.队伍组建
根据社会系统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是由个人组成的协作系统,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下,同他人协作才能发挥作用。一个人的力量可能不足,但是一支队伍的力量就明显增强很多,发展社区居民组织是扩大社区参与的有力支撑,调动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让社区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体,担负起社区治理的责任居民志愿者组建成队伍,队员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出谋划策进行头脑风暴,共同成长。
队伍建立前期,队员对社区治理概念模糊、工作内容不清晰、学生志愿者对社区情况不熟悉等情况,且居民志愿者和学生志愿者的时间有冲突等问题,社工组织居民和学生代表共同协商巡逻时间,最终由居民和学生确定在周末的时间开展巡逻活动。
对于社区治理概念、工作内容、社区情况等问题,社工运用专业社会工作能力,对巡逻队的队员们进行岗前培训和不定时培训,包括介绍队伍、队员互相熟悉、熟悉社区、工作内容等,让他们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更加顺利。
通过社区巡逻发现的社区问题,在巡逻结束之后,引导队员们集思广益提出一些相应的改善建议和行动措施,并动员队员开展相关的义务劳动。
2.领袖领航
培养一支社区志愿队伍,需要开展基础的服务才能延续下去。加强社区巡逻队伍的建设和培育,培养一支知识化、专业化、素质高的志愿服务队伍是社区目前发展的需求,也是居民自身为社区服务的表现机会。
在整个队伍的运作过程中,社工的带领角色将逐渐弱化,需要增加培育队伍中的领航人物,促进志愿队伍的发展壮大。
通过开展志愿者能力培训和志愿者团建,社工输入志愿服务理念、教授服务技巧、亲身服务示范,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加强队员之间的凝聚力,提升队员的社区归属感。
发掘出色积极的队员,培育队伍领袖,教授相关管理能力,协助社工带领巡逻队伍,在协助中提升领袖的管理能力,逐步“取代”社工带领的位置。
3.社区宣传
发展文化牵引作用是扩大居民社区参与的重要动力,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中的实施,就是促进多方力量积极行动起来。在街道党委、团委带领下,联合打造公益集市志愿服务平台,各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社工服务站联合开展公益集市活动。
通过该活动,社工动员巡逻服务队开展服务宣传倡导工作,宣传社区居民巡逻队,宣传社区居民巡逻队产生的成效,使更多的社区群众了解巡逻队,同时宣传教育垃圾分类知识、登革热知识等,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环境保护当中,签订文明公约,觉醒社区居民对社区参与的意识,结合党建引领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
初见服务成效
在服务期间巡逻队员都能积极投入,从社工带领巡逻队队员走社区到队员自己自觉走进社区巡逻,队员之间、队员和社工之间在巡逻当中都不断地交流,队员不断地向社工了解社区以往的管理措施,观察发现多处社区问题。
通过巡逻队进社区巡逻发现以下的社区问题,社区内存在共享单车乱摆放、居民家阳台悬空杂物、垃圾投放不当、行人横穿马路、电表老旧、高空玻璃窗破碎、缺乏安全出口指引及标语提醒、鼠患严重、消防安全隐患9处问题现象。
社工鼓励队员积极发表意见,队员们也分享了自己对社区问题的看法,对应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改善建议和行动措施,就提出的措施途径巡逻队开展三期社区义务劳动活动,身体力行的改善社区环境卫生,改善了社区内共享单车乱摆放及垃圾乱堆放两处较为明显的问题,社区单车摆放规整到位,疏通了消防通道,降低社区消防安全隐患,社区垃圾有所减少,改善了社区环境卫生。在后续巡逻中发现,共享单车乱摆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义务劳动的过程中,队员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卫生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巡逻队服务有明显成效。面对不能及时行动解决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向街道消毒站反映了社区存在鼠患问题,寻求合作解决方法,尽快解决问题。
社区居民充分地参与社区治理,是保证社区管理工作科学有效运行的基本途径。
社区巡逻队志愿者在该活动中,不同以往居住者的角色,是从另一角度去观察发现社区问题,在过程中加深对社区的认识、发现社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措施,然后开展相应行动。
在社区基层党委的带领下,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专业理念,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调研,发掘社区需求、居民需求,动员党员、社区居民、志愿者进行社区参与,增强其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其社区归属感和效能感。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社区宣传倡导和教育工作、社区领袖带动社区居民、青年志愿者协会代表带动学生志愿者,提升居民社区参与的意识。拓展社区居民参与的途径和机制,增强社区参与的内容,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社区居民与社区组织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共同探索社区治理现代化路径,有效形成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共享社区发展成果、实现社区治理民主化的和谐局面。
服务总结
社区治理的落脚点在社区,以居民为主体、以文化为基础、以关系为推动,如何有效可持续性,如何激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提升社区参与度,如何科学有效地引领居民参与治理,将个体化、零散化、间断式的公共服务方式转变为多方联合共建共享模式,将社区居民参与意愿化被动为主动的高水平参与。
加快社区改革,实现社区自治;完善法制法规建设,提高社区治理效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社区治理的服务理念;培育社区参与意识,完善参与渠道,营造良好的社区参与环境,是社工今后还需要继续探索的重要道路。
来源 | 社工客
作者 | 江丽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