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福建省南平市,法律特派员们积极提供多元司法服务。“一方面,企业对高质量法律服务有着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基层法律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闽北山区较为突出。”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陈茂和介绍,2022年5月,南平市两级法院选派100名优秀法官担任法律特派员,对接服务全市11家工业平台、42个行会商会,辐射服务1700余家企业。

截至目前,当地法律特派员已源头预防、诉前化解各类涉企纠纷1605件,为企业提供咨询610件,提出风险防范建议551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靠前服务,推动化解纠纷

提起法律特派员,武夷星茶业公司董事长何一心竖起大拇指。

今年1月,武夷星公司网站的外包广告部门在设计时使用了一张未经授权的图片,原作者寄来起诉材料,要求赔偿。“一旦进入诉讼程序,会影响公司正常经营,对品牌形象不利。”何一心说。

作为法律特派员,南平市武夷山国家公园法庭庭长陈妃主动登门,建议企业第一时间核查,并停止使用相关图片,同时联系原作者,推动双方协商。一周后,双方握手言和——根据诉前调解协议,武夷星支付2600元费用,图片则可继续使用。

“法律特派员深入一线,靠前服务,通过诉前多元化解,实现了诉源治理的功效。”陈茂和说。

据统计,南平全市专职律师只有340多名,有5个县的律师数量在10名以下,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同时,南平法院现有350多名法官,还有200多名较为成熟的法官助理,在法治人才数量、法律素养、实务经验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整合法治人才资源、优化拓展服务职能,法律特派员这一探索助力当地诉源治理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南平法院新收诉源案件同比下降11.62%,全市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12.31件,降幅均为全省最大。

根源预防,防范法律风险

“既要从诉源上治理,还要从根源上预防。”陈茂和表示,法律特派员帮助企业提升预防风险和化解纠纷的能力。

南平市建阳区有一种特产为建盏,形如小碗,是茶具的一种。2022年11月,传古堂(南平)建盏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暨子文在公司销售产品的网络直播间发现一件烦心事:直播间内涌入大量留言,认为产品“以次充好”。

“全公司上下8人都是手工技术出身,想要通过法律维权,不知从何入手。”谈及彼时的窘迫,暨子文记忆犹新。

这并非个例。据统计,南平市中小微企业中聘有法律顾问的不足3%。“部分企业管理粗放,在合同履行、内控、监管、维权等方面存在诸多法律风险隐患。”陈茂和介绍,2020至2022年,南平法院新收涉中小微企业案件年均增长20.62%,法律风险制约企业生存与发展。

正当暨子文一筹莫展之际,法律特派员、建阳区法院水吉法庭副庭长黄晖带来贴心服务。“通过走访分析,我们发现直播间内的负面留言有的是消费者对建盏不了解而形成的误解,有的是极少数竞争者的恶意留言。”黄晖说,对症下药,他为企业开出“建议+告知书”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建议暨子文在直播间增加烧制过程、建盏讲解等内容,介绍产品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指导企业收集恶意留言证据,以告知书要求对方停止不实言论。双管齐下,成效明显,如今,公司稳定发展。

直面“看得见”的问题,防范“看不见”的风险,南平为企业开展了136场普法宣讲、合规培训,提出数百条风险防控建议。

拓展服务,持续惠企助企

2022年6月18日,南平松溪县遭遇特大洪灾。松溪县法院法官林丽思沿着刚抢修好的道路走进当地一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时,映入眼帘的,是被淹没的厂房和企业负责人潘宣敏无助的脸。

林丽思与这家电力公司其实早有联系。2019年12月,该公司因经营不善申请破产清算。林丽思作为案件承办人,引进专业团队组建破产管理人,指导企业完成设备升级、进入破产重整。2022年6月初,潘宣敏作为招募引入的新投资人,接手公司。

然而,刚刚接手,就遇到这场大雨。“按照法律程序,在新投资人接手后,法院的本职工作其实已经全部完成了。”林丽思说,“但程序完毕不代表司法服务也完结了。作为法律特派员,我尽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宣传惠企政策、传播法治精神、提供法律服务,法律特派员成为惠企助企的智囊。企业相关案件受理费能否依规减免?能否申请专项赈灾资金?破产重整期间,按规需给破产管理人支付管理费,能否请他们从报酬中留出抗灾资金……带着各种方案,林丽思在多方之间协调。最终,她指导企业筹集了200万元的抢修资金,第一台机组在2022年7月30日抢修完成。

今年5月,再次来到这家公司走访的林丽思,从潘宣敏口中听到了好消息——今年8台电力机组已全部并网,预计年收入可达1000万元。

“今年,我们将增派50名法律特派员,并推出‘法·企直通车’APP,全方位打造问企所需、解企所困、助企发展的法律特派员团队。”陈茂和介绍,南平市两级法院还将进一步拓展法律特派员服务范围,拓展至乡镇农村、重点项目等,让司法为民更加可触可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