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8月24日晚间,卫光生物()披露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营业收入、净利润规模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申请设置新单采血浆站的,其注册的血液制品应当不少于6个品种(承担国家计划免疫任务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少于5个品种),且同时包含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制品。新增单采血浆站设置审批,向研发能力强、血浆综合利用率高、单采血浆站管理规范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倾斜,新设单采血浆站难度明显增加。

卫光生物是国内最早从事血液制品生产经营、最早通过国家GMP认证的企业之一,也是少数具有新设浆站资质的企业之一,拥有技术领先的血液制剂生产车间和检测设备。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拥有9个单采血浆站,平果浆站得益于其较高的运营管理水平和优秀的献浆文化建设,单浆站采浆量行业领先。公司目前在其他浆站大力推行“平果模式”,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提高其他浆站的采浆规模,采浆质量、采浆管理和采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产品收率和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市场对公司及公司产品的认知度和信赖度不断提高,逐步向“千吨企业”迈进。

研发方面,公司拥有“广东省蛋白(多肽)工程研究开发中心”“深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深圳市血液制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深圳市重组血浆类创新药物工程实验室”“光明区疫苗和免疫治疗中试基地”等8大科研载体和人才创新载体。公司以血友病、免疫与神经系统疾病等罕见病及重大传染性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聚焦血液制品、疫苗等业务赛道,在研重点项目主要包括人凝血因子VIII、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新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10%)等,在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类产品研发领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2年,公司与白俄罗斯有关政府机构达成了人血白蛋白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生产许可及技术转移服务相关合作协议,成为国内首个实现血液制品技术输出的企业。

东海证券研报称,当前我国年采浆量在10000吨左右,相较于美国,我国在血浆供给端存在4-5倍的差距;十四五期间多个省份陆续推出浆站建设规划,我国浆站数和人均采浆量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从需求端来看,我国目前仅有14个血制品品种,在产品种类、人均使用量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均处于较低水平,存在广阔发展空间。此外,我国血制品市占率最高品种——白蛋白,约六成进口产品,国产人血白蛋白具备较大进口替代空间;国内免疫球蛋白人均使用量远远低于美国,存在巨大增长潜力。

2023年6月,卫光生物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光明国资局与中国生物签署了《合作协议》,拟将光明区国资局持有的卫光生物%股份无偿划转至合资公司。待划转事项完成后,公司实控人将变更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卫光生物表示,本次权益变动是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血液制品企业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央地合作、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聚集、打造大湾区医药产业战略基地的重要举措。(文穗)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