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投资摘要: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据乘联会发布的广义乘用车及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数据,2023.1-5 月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提升至31.1%,较2022 年提升3.4pct。2023.4-5 月连续两个月渗透率在33%以上。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增速仍然明显高于行业,但有所放缓。据乘联会发布的新能源乘用车批发数据,2023 年1-5 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278 万辆,同比增长46.6%,较2021-2022 年增速明显放缓(分别为181.2%、96.5%),这与新能源汽车整体规模较大以及2023 年行业需求复苏偏弱有关。

PHEV 增速领先BEV: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以纯电动乘用车为主,据乘联会,2023.1-5 月BEV 销量占比为71.5%,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占比28.5%。但自2021 年以来,PHEV 占比逐年提升,PHEV 销量增速超过BEV。2023 年1-5 月,PHEV 销量同比增速为96%,而BEV 同比增速为33.2%。我们认为,混动车型在购置成本、使用体验逐渐得到市场认可,以及更多有竞争力产品的推出,PHEV 的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PHEV 将是紧凑型乘用车市场电动化的有效方案:我们挑选四个主流细分市场,紧凑型SUV(对应A 级车)、紧凑型轿车、中型轿车(对应B 级车)和中大型SUV(B 级及以上,价格区间30 万左右),选择各动力形式的主流车型进行参数对比。1) 与BEV、增程式相比,PHEV 能有更好的成本优势,实现与燃油车更低的价格差。2)增程式更适合中型及中大型车:对比可知,增程式车型单车带电量基本高于PHEV,这与增程车辆的驱动模式有关。而紧凑级车型受车内空间限制,同时搭载发动机、电驱动系统和更大电池包的能力有限。3)纯电动更适合小型(A0 级以下)及中型车,中型轿车领域的竞争程度低于紧凑型车。

这就使得该领域燃油车标杆车型如凯美瑞、雅阁和帕萨特价格维持在相对较高的位置,即中型轿车燃油车的比价基础较高,给了BEV 拉低价格差的机遇。但BEV 并非在紧凑型车没有机会,BEV 可以通过较大产销量带来的规模效应实现成本的降低。

4)中大型SUV 领域,国产新能源迎来挑战BBA 的市场机遇。该细分市场竞争不够充分,BBA 具备更多的品牌溢价。同级别BEV 车型也可以实现价格优势,PHEV 和增程式则可以实现“降维式”产品与之竞争。

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成长机遇期:智能电动化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冲击史无前例,汽车零部件原有的格局有望被打破。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小,运营灵活,在服务、效率上具备优势。且部分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已经具备同步研发能力,有望借力智能电动化浪潮,获得更大的成长机遇。

多元化是汽车零部件公司成长的必经之路:汽车零部件的市场规模取决于单车价值量和汽车市场销量,从事单一部件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较容易达到业务“天花板”。产品、客户和市场区域的多元化是汽车零部件企业打破市场天花板的必经之路。本文以大陆集团的多元化之路为例,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产品多元化应借力原有业务,通过协同性产生1+1>2 的效果。大陆集团1995 年将产品横向拓展至底盘控制领域,这与其在轮胎及底盘减震等业务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有关,并非进入完全陌生的业务领域。这是大陆集团能有效融合Teves 业务的关键。多元化是公司治理模式的成功复制。技术和成本的领先是汽车零部件公司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而技术和成本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公司治理能力。产品、客户和市场的多元化是公司治理能力在不同领域的成功复制。

投资策略:零部件板块,我们遵循“自下而上”的选择思路,更关注公司自身竞争力,更倾向诸如在研发(技术)、成本等具备优势,具备更好的运营效率、稳定公司治理架构等公司,公司自身竞争力是成功其实现多元化的前提条件。结合我们前期发布的覆盖报告,建议重点关注新坐标(603040)、爱柯迪(600933)、永贵电器(300351)等。整车板块,我们更看好混动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借力政策的保驾护航(购置税减免至2025 年),以及成本和使用体验优势,PHEV 有望成为电动化的有效解决方案,混动化趋势方兴未艾。整车企业,我们仍看好广汽集团(601238)的中长期发展,尤其在混动、纯电领域的布局,有望在电动化进程中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相关公司新产品或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