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物“双向奔赴”,中非携手共拓光明前景(主题)


(相关资料图)

盛夏的长沙,热情似火。比天气更火热的,是一场“共谋发展、共享未来”的经贸合作盛宴。

乌干达的咖啡、马达加斯加的精油、卢旺达的手工编织篮、津巴布韦的木雕、南非的葡萄酒、纳米比亚的猴面包树果粉……在为期4天的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湖南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主展馆内人潮涌动,新奇的非洲风物令人目不暇接。与之交相辉映的是,中国企业也纷纷带来机械设备、新能源车、轻工纺织等拳头产品,希望进一步拓展非洲市场。

中非经贸合作的蓬勃生机,不仅浓缩在博览会上对接洽谈的火热场景,更展现在持续上扬的经贸曲线中。本届博览会期间首次发布的中国-非洲贸易指数显示,中国连续14年稳居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该指数以2000年为基期值100点,2022年达到990.55点,呈现快速向好的发展趋势,展现出中非携手合作的光明前景。

“非洲好物”加速开拓中国市场

总部在坦桑尼亚的Herbanna通用供应公司首席执行官Anna A Wapalila是第一次参加中非经贸博览会,这次公司携香料、蜂蜜、大豆等当地特色农产品来到中国。

“博览会的规模和效果超乎我的想象!”Wapalila激动地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开展首日就有一家中国采购商看中了我们的大豆产品,双方相谈甚欢,中国采购商正计划与我们签订一笔大单。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我相信在这里能寻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

来自纳米比亚的猴面包树果粉在本届博览会上一经亮相就吸引了许多专业观众的关注。参展企业Tuli-Line负责人卡潘达向国际商报记者介绍:“猴面包树是非洲的‘生命之树’,此次我们带来的猴面包树果粉、猴面包树果油都由天然有机原料制成,很多中国采购商是第一次见,因此非常感兴趣。”卡潘达希望通过本届博览会将更多的“非洲好物”带到中国消费者的手中。

据不完全统计,本届博览会期间,肯尼亚紫茶售出30吨、首次进口中国的肯尼亚野生鳀鱼产品畅销,莫桑比克腰果收获众多客户订单……对众多非洲参展商来说,中非经贸博览会已成为他们进入中国庞大市场的“快捷通道”。

中国企业坚定深耕非洲市场

记者在现场看到,想要“借船出海”的不只有非洲展商,中国企业和“中国制造”与非洲市场也开启了新一轮“双向奔赴”。

在室外展区,湖南金松汽车有限公司展位上的一款自主研发产品——半挂式汽车吸引了许多非洲采购商的目光。

赞比亚交易团代表对这款产品非常感兴趣,他表示:“赞比亚的农用机械市场需求较大,而中国的农用机械设备无论从质量还是性价比来说都非常有优势,我们希望与中国的农机企业积极对接和沟通,寻找更多好的制造商。”

金松汽车外贸专员向国际商报记者介绍,去年5月,公司生产的50台专用汽车从嘉禾县运往坦桑尼亚,实现了郴州专用汽车出口非洲“零”的突破,也是湖南省专用汽车领域第一单整车出口。去年公司一共出口3批共120台整车,实现出口创汇200万美元。公司希望借助本届博览会进一步拓展非洲市场。

从事中非农产品贸易的亚太国际商贸(吉林)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景祥忠此次受贝宁共和国大使馆邀请参会。他告诉国际记者,近年来,中非贸易往来密切,借中非经贸博览会的东风,来自贝宁共和国的优质农产品被更多中国消费者所熟知和喜爱,也促成了更多交易。同时,中国的轻工、农机农资等产品也越来越多地向非洲市场出口。此次参会,他想寻找更多的贸易合作伙伴,结交更多非洲朋友。

在本届博览会上,记者深切感受着中非展商跨越山海来“湘”会的热度,这也助力着中非经贸合作不断升温。作为大会重点发布成果,中国-非洲贸易指数显示,2000年以来,中国对非洲进出口值由不足1000亿元攀升至1.88万亿元,累计增长超20倍,年均增速达17.7%。今年前5个月中非贸易延续良好势头,进出口值8223.2亿元,同比增长16.4%,展示出中非贸易规模不断攀升、贸易联系愈发紧密、贸易结构亮点纷呈、贸易潜力持续增大以及企业活力不断增强的五大特点。

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表示,中国与非洲经济发展活跃,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中国需要更多“非洲产”,非洲也需要更多“中国造”,双边贸易发展前景广阔。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