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的牙林铁路一眼望不到头。牙林铁路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南北连接呼伦贝尔牙克石市和根河市满归镇,是林区百姓日常出行、就医、求学的重要交通线。

为了确保暑运期间牙林铁路的安全畅通,海拉尔工务段派驻式大机捣固班组的12个工友,克服高温雨水天气、蚊虫叮咬、野外住宿等困难,驾驶着犹如“变形金刚”一般的大型养路机械——捣固车,对线路进行精细的维修养护。


(相关资料图)

“两台DC-32型捣固车,是与我们亲密无间的钢铁巨兽。”徐德建,是海拉尔工务段海拉尔综合机修车间派驻式大机捣固班组的工长,“捣固车是集合了超平轨道、夯实道床等多种功能的高科技机械,能够对线路提供精准高效的维修,我们的任务就是精心驾驶、操作和保养它,既要当好捣固车的‘大脑’,又要做好捣固车的‘保姆’。”他说。

通常,每年5月-10月,班组会集中地对管内线路进行持续的作业,每年完成线路捣固作业达到600公里以上。这个时期,班组除了上线作业就是检修保养车辆,基本上达到了“人车合一”的状态。今年,徐德建和工友们从5月6日正式开始作业,已经和捣固车共处了50天,比和家人在一起时间的2倍还多。但是夏季是大机作业的黄金时期,“多干点儿,线路质量就更有保障,列车运行就更稳一点儿。”他说。

为了尽可能不影响行车秩序,徐德建和工友们作业一般会避开列车运行时间。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床,天还没亮就要出发前往作业现场。虽然有些疲惫,但徐德建说,看着清晨灿烂的朝霞、闻着山里的清新的花草香,身体的疲惫也就烟消云散了。

操作室是一个不到一平方米的狭小空间,而就在这不到一平方米的地方,大机操作手每天要在驾驶室里,紧盯着线路和数据连续作业3小时以上,手脚配合操作按钮和踏板2000多下,对协调能力的要求很高,稍有走神,就可能对施工全局造成影响。培养一个成熟的操作手至少需要1年的时间,多年来,每位大机操作手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心多用”的同时又“心细如发”。

在看起来笔直的铁轨上,存在着毫米级的横向和纵向几何差值,需要前后司机室的操作手密切配合调整,一方面做到超平线路,另一方面要把道床夯实,线路问题全部消除了,行车也就更稳定。这项工作看起来很轻松,但操作手却需要克服因为步进式行进而产生的强烈的头晕和呕吐感,徐德建还记得,刚上车的时候,每个人都吐得“昏天黑地”,新手至少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适应这个过程。久而久之,操作手们适应了这个特殊的行进“节奏”,每次完成线路的养护作业后,他们都会拿起抹布把操作台仔仔细细擦拭一遍,“看着列车安全快速平稳地通过这条线路,我知道这里面也有我们的一份力量。”他们说。

因为长期工作在铁路线上,有人说徐德建和工友们就像“流浪的吉普赛人”,徐建德对此一笑置之,在他心中,这份工作的价值独一无二。“我们共同守护着行车安全,心中有信仰,前方就充满光芒。”他说。

总监制:金锐

监制:王海

策划:杨月 安俐

记者:安俐 乔文光(通讯员) 芦男(通讯员)

《青年有为》系列微视频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

出品单位:中国青年网、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