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炬高新控制权的“火宝之争”,又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7月24日,中炬高新计划召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按照市场猜测的剧本,如果大会顺利进行,4名宝能系董事就将被罢免,届时姚振华将彻底失去了公司实控人地位。
【资料图】
然而,姚振华不甘心就这么认输,最后关头采取了反制措施,在宝能官网宣称取消这次临时股东大会,并表示临时股东大会严重违反《公司法》,伤及资本市场根基。
另一方面,由火炬集团主导的临时股东大会周一如期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罢免何华、黄炜、曹建军和周艳梅等四人的议案。
目前,宝能系和火炬系围绕临时股东大会又各执一词,双方对中炬高新控制权的争夺也进入了白热化。
回顾这次事件,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很多人对姚振华这次“宫斗”的行为感到不解。一个堂堂的公司实控人,怎么连自己的公司都进不去呢?还被一个保安拦在门外?
其实姚振华和宝能系沦落到今天的地步,谁也怪不得,只能怪他们自己。
1、留给宝能的时间不多了
姚振华和中炬高新这家公司的恩怨,要从2015年说起。当年的宝能系在资本市场风光无两,看谁不顺眼,就立马举牌那家公司,然后让原来的高管卷铺盖走人。格力的董明珠,万科的王石,都曾被姚振华惦记上。
做酱油的中炬高新也是如此,被姚振华盯上后,宝能系通过前海人寿疯狂举牌中炬高新,至2016年10月,已持有中炬高新24.92%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原来的实控人火炬集团,屈居第二。
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姚振华入主中炬高新后,公司高管虽然换成了自己的人,但是基层干部却是火炬集团提拔起来的,宝能系和火炬系围绕公司控制权产生了矛盾。
比如2019年,宝能系想制定一个5年时间实现营收过百亿、销量过百万吨的“双百计划”,结果计划并没有在股东之间达成统一,最终搁浅;2021年,宝能系在董事会提出剥离房地产业务、聚焦调味品业务,计划定增78亿扩大产能等议案,但火炬系董事余建华对公司19项议案中的17项投出了反对票。
如果一家公司内部治理出现严重分歧,这家公司经营多半要出问题。中炬高新就是这样,2022年亏损了近6亿元。今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3.92亿元-14.92亿元,同比下降544.73%-576.68%。
当然,火炬集团虽然能在背后搞小动作,但公司的控制权仍牢牢掌握在宝能系手上。真正把事情玩咋的,还是姚振华自己。
从2021年开始,宝能系陷入流动性危机的传闻就被屡屡曝出。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9月以来,宝能系旗下的5家主要企业钜盛华、宝能地产、宝能控股、宝能汽车和宝能集团,已合计被法院执行186次。剔除重复执行的情况,5家公司合计被执行460.17亿元。截至2022年8月,宝能系总负债至少超过5000亿元。
随着宝能系流动性危机浮出水面,其控股的相关上市公司股权也遭到法院的冻结或拍卖,中炬高新就是其中之一。
自2022年11月到今年5月,宝能系所持中炬高新股份连续减持38次之多,持股从14.99%降至9.58%。与此同时,火炬集团趁势连番增持,截至今年5月,火炬系持股比例达到19.65%,已远超宝能系。
凭借公司董事会宝能系的多数席位,姚振华虽然仍是公司实控人,但已经是强弩之末。通过公开声明、亲身探访公司、举报火炬系以及在人事任免上搞小动作,算是姚振华的最后一搏,目的就是想把临时召开的股东大会搅黄。
然而姚振华所能做到的,只是通过自己的“痞”来拖延时间,在持股不占优的情况下,宝能系最终被上市公司扫地出门,将是大概率事件。
2、野蛮人来了,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在互联网上,投资者对姚振华评价是两极分化的。
有的认为,姚振华就跟董明珠和王石说的那样,是资本市场的“野蛮人”,会严重破坏实体经济和公司治理。
也有人认为,姚振华是敢想敢干的冒险家,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姚振华和宝能系,通过激进的举牌手段,为中国商界、公司治理带来了全新的思考。
聪明投资家觉得,资本的野蛮生长也无序扩张,自然应当受到监管部门的惩罚。不过,什么是“野蛮”,什么是“无序”,在界定过程中应当有可以量化的标准,不应过度打击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尤其是民间资本。
从当年在办公室和王石拍桌子,到如今被门卫保安拦住去路,姚振华前后形象的强烈反差,多少令人唏嘘。
2015年,姚振华带着宝能系的钜盛华、前海人寿,先后三次举牌万科,花下400亿硬生生买成了持股15.04%的万科第一大股东。王石被迫迎战,启动百亿回购计划,华润集团低调增持,重夺第一大股东位置。而宝能持续增持,巅峰之时所持万科股份达到25.4%,一度迫使万科停牌,不得不引入恒大、深圳地铁战投。
在那段日子里,姚振华其实是无数散户股民心中的英雄,因为跟着姚老板买入万科股票的股民全都赚麻了。
而在“宝万之战”过程中,宝能系通过5次举牌及定增,成为南玻A的第一大股东,血洗了这家玻璃龙头的管理层;大举增持格力电器,把董明珠逼到了死角...
见姚振华玩得太出格,监管果断出手,前海人寿因合规问题监管处罚,姚振华被禁入保险业10年。
被监管敲打后,姚振华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造车上面,由此敲响了宝能系的丧钟。
2017年,宝能以66.3亿美元收购了观致汽车51%的股份,同时宝能开始在全国建设汽车产业园,正式投身于新能源造车。然而几年下来,钱花了不少,可除了观致7,宝能再没有拿出第二个新车型。在车市激烈竞争中,宝能的观致也没卖出几辆。
随着宝能流动性危机显现,5000亿债务开始压顶,姚振华的商业帝国已经摇摇欲坠。
历史似乎惊人总是惊人的相似,但凡跨界造车的企业,一般下场都不会太好,因前期的投入太高、风险太大,明显不是一门容易赚钱的生意。恒大和宝能,都是造车失败的例子,下一个掉坑里的巨头,会是小米吗?
说了这么多,是想借姚振华的例子,来聊聊这些年民间投资的微妙变化。据聪明投资家统计,近年来,民间投资的增长几乎陷入停滞。与此同时,国有控股投资持续增长,出现了30多年来中国经济运行从未有过的现象。
近十年民间投资及投资占比(亿元)
有意思的是,民间资本最高光的时刻,恰好是2017年,即“万宝之争”尘埃落定,“野蛮人”姚老板消失的那一年。彼时民间投资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了84.5%。此后的2018年和2019年,PPP出现暴雷潮,2020年推出“三条红线”,民间投资热情逐步降低,民间投资占比迅速下滑。
中国的民营企业创造了50%以上的GDP,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解决了80%的就业。然而民间投资的活力却出现了大幅的下滑,这其实是一个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在国有部门和民营资本竞争过程中,我们是否有一个机会平等、权力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
如果民营资本能够选择的投资范围只有那些不赚钱风险大项目、那些供给过剩需求疲弱的行业,民间投资的热情势必会继续下降。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野蛮人”的出现,对中国经济未必是坏事。它的兴衰荣辱绝非偶然,恰恰是民间投资冷热变迁的具象化表达。
(来源:聪明投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