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投资要点:

营收净利双双高速增长,经营表现亮眼。公司23H1 实现营收125.29 亿元,同比+23%,归母净利润13.95 亿元,同比+3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67 亿元,同比+42%。其中Q2 单季度实现营收68.50 亿元,同比+28%,归母净利润7.93 亿元,同比+4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11 亿元,同比+45%,业绩符合我们前瞻报告中给的预期,好于市场预期。

传统制冷Q2 再加速,盈利再上新台阶。按照产品划分,制冷零部件业务营业收入为77.06亿元,同比上升10.70%;分季度看Q2 传统制冷业务实现营收42.46 亿,同比增长增长13.5%,增速环比Q1 的7.4%增速显著加速。公司上半年创新产品高耐腐蚀微通道换热器实现重大突破,有望解决微通道换热器取代传统管翅式换热器过程中的难题,微通道业务发展前景广阔。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23H1 年家空实现产量9734 万台,同比14.2%,考虑到2023 年上半年铜价同比显著回调,公司传统制冷业务产品定价采用成本加成,我们预计公司传统制冷业务整体增速仍好于行业,得益于产品结构升级,商用制冷和家用电子膨胀阀增速显著高于制冷行业平均水平,公司传统制冷业务2023 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毛利率25.85%,同比显著提升2.2pcts,延续了2022 年下半年改善趋势(2022H1 毛利率23.65%。2022H2 毛利率28.71%,主要得益于,一方面铜价自2022 年4 月开启下行周期,公司成本压力显著缓解,另一方面公司制冷业务收入结构持续优化,高毛利的商用制冷零部件和家用电子膨胀阀产品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传统制冷零部件业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64 亿,同比增27.73%,销售净利润9.91%,同比提升1.32pcts。

汽零业务Q2 显著加速,持续兑现高速高质量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3年H1 中国汽车销量1312.27 万辆,同比+8.8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8.8万辆和374.7 万辆,同比增长42.4%和44.1%,市场销售占有率已达到28.5%。公司汽零业务上半年实现营收48.23 亿元,同比+50.78%,公司汽零业务增速好于行业平均,汽零营收在总营收中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8%,同比+7pcts,其中新能源汽零业务在汽零业务中占比进一步提升至89%。分季度看Q2 汽零业务实现营收26.23 亿,同比增长61%,环比Q1 的40%增速亦显著提升。受益于原材料降价及新产品与客户协商调价,公司汽零上半年实现毛利率25.73%,同比微升0.37pct,但Q2 毛利率同比略有下滑,主要因季节性偶发波动,可能和阶段性新品、产品结构变动有关,Q3 预计回升。净利润方面汽零业务上半年实现6.31 亿,同比增长55.71%,销售净利率13.08%,同比微升0.42pct。

储能及机器人等新业务布局在路上,国际化战略同步推进。23H1 公司储能温控业务成功突破行业标杆客户,已实现营收,公司抓住行业需求爆发的时间窗口全面拓展,力争成为全球储能热管理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在仿生机器人领域,聚焦机电执行器,全方面配合客户产品研发、试制、调整并最终实现量产落地;公司拟发行GDR 募集资金不超过50亿人民币,用于拓展公司全球化经营布局,加强制冷控制元器件和新能源热管理生产制造、持续深化全球化战略的同时,同步配合客户量产目标,积极筹划机电执行器海外生产布局。

维持“ 买入” 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3-25 年盈利预测, 预计可实现归母净利润30.85/39.82/50.29 亿,同比+20%/29%/26%,对应当前市盈率分别为33/26/20 倍,公司传统制冷业务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商用制冷配件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稳健增长有保障;新能车热管理核心零部件业务随着疫后复苏,收入有望再加速,该业务已成为公司目前成长的核心驱动力;展望未来储能热管理核心零部件以及人工智能相关产品有望持续为公司开辟新成长赛道,长、中、短期成长可见度极高,发展战略清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