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窄的河床里铺设着条石,清凉的河水漫过脚背……入夏后,重庆市永川区红炉镇万胜村清水河“水上公路”再次迎来大批游客,人们在清澈见底的河水中嬉戏玩耍,休闲纳凉。

去年夏天,有游客将在此戏水纳凉的照片、视频发布到网络平台,清水河“水上公路”因此一夜爆红。

但溯流而上,“水上公路”源头的面貌却有些煞风景——河床被煤矸石填平堵塞,灰蒙蒙如同绿水青山的“疮疤”。


(资料图)

如何“疗伤”,变废为宝?据永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一改传统覆土复绿的矿山生态修复方式,将矿山修复与当地农文旅发展规划、村民意愿相结合,将灰蒙蒙的矸石河道打造成避暑休闲的戏水平台,与“水上公路”一起成为永川新的热门打卡地。

一夜爆红的“水上公路”曾经是河道

“水上公路”所在地万胜村,煤矿资源丰富。位于清水河源头的钟鼓凼煤矿建于1890年,2015年关闭。

山里有条暗河,从钟鼓凼煤矿入口处流出,在此与山水交汇。巨大的水流冲击岩壁,声似钟鼓,钟鼓凼因此得名。暗河水经年不断,涓涓流水汇成小河,当地人称清水河。

万胜村党委书记肖秀明从小在清水河边长大。他说,过去,在钟鼓凼暗河水与山水交汇处,依山就势形成一座天然小瀑布,当地村民习惯在此戏水纳凉。后来,煤矿将暗河水引流改道,原河道用于堆放煤矸石,钟鼓凼小瀑布不复存在,煤矸石堆也成为青山中的一道“疮疤”。

肖秀明介绍道,意外在网络上走红的“水上公路”,其实不是公路,而是一段长300多米、宽8米左右的河道。数十年前,煤矿曾两次对河床进行整修,在河底铺上条石,两侧修筑堡坎,避免河水渗漏到下方的矿井中。煤矿关闭后,清水河愈加清澈,河床浅窄、河水清凉。河底条石和两侧堡坎,让这段河道外观颇似公路,因此被游客称为“水上公路”。

是覆土植绿还是恢复河道 成了一道考题

“水上公路”一夜爆红后,游客不断。去年夏天,每天有上千人前来游玩,最多的一天达到了三四千人。

肖秀明说,“水上公路”地处荒野,无人管理,村干部只能轮流值守,保证游客安全。

有游客沿“水上公路”溯流而上,两岸峡谷幽深,河水清澈见底、水流潺潺,景致迷人。

但清水河源头那一片灰蒙蒙的煤矸石,不但影响环境,且存在安全隐患。2022年9月,永川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着手对这处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进行生态修复。

“最初的方案是覆土复绿。”永川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土地储备整治中心副主任凡时学介绍,这是矿山生态修复中最为常见的方式,在采取工程措施消除煤矸石对周边环境危害的同时,在矸石上覆土植绿,让矸石披上“绿装”。

当时,红炉镇正结合“水上公路”的网红属性,制定清水河沿线整治方案。镇政府发现,如果将清水河源头矿山生态修复与清水河整治方案相结合,更能有效带动当地乡村旅游。肖秀明也代表当地村民提出建议——“搬”走煤矸石,恢复原河道,还大家记忆中的清水河。

成热门打卡地 慕名而至的游客增多

“我们找来钟鼓凼河道旧时照片,依山就势,参照原样对河道进行恢复。”凡时学说,要恢复河道,重现瀑布,就要将长约300米、宽10多米、高2米的河道矸石堆全部清理,工作量比原方案中的覆土复绿多出好几倍。

依照新方案,人们还对原有河道进行了疏浚,在已清运的矸石下修建了蓄水池,打造戏水平台及瀑布水景;水池两岸的边坡,层层种植桢楠树、三角梅等绿植,还修建了装有围栏的步道,方便游客避暑休闲。

工程完工后,暗河水被重新引入,涓涓清水流进蓄水池,昔日瀑布重现,干涸多年的河道再次水流潺潺……

网红“水上公路”,人气更足了,慕名而至的游客络绎不绝。

红炉镇镇长李天强表示,接下来,红炉镇还将对清水河沿线进一步整治,打造清水河湿地公园,推动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龙丹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