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23 年5 月债券托管量数据公布,如何看待不同机构的持仓特征?以中债登和上清所托管数据统计,截至2023 年5 月末,债券市场托管总规模132.17 万亿元,5 月单月托管净增量由上月的11522 亿元下降至5630 亿元,其中中债登托管增量由上月的5586 亿元上升至6093 亿元,上清所托管量由上月的增加5936 亿元转为减少463 亿元。从分机构投资者净增持看:配置盘中商业银行5 月对利率债均增持,而对信用债均减持。5 月商业银行总体增持1067 亿元债券,同上月的增持4464 亿元相比有所回落。配置盘中保险机构5 月增配债券815 亿元,增持规模较上月的315 亿元有所回升。分券种看,保险机构主要增持政策性金融债,增持量达到251 亿元,而作为保险机构持有规模较大的地方政府债,5月自年初以来首次遭受减持,减持规模为69 亿元。交易盘中广义基金5 月延续上月对利率债和同业存单的增持态势。5 月广义基金增持债券3150 亿元,较上月的增持8330 亿元有所回落。分券种看,商业银行和上月相同,依然对利率债和同业存单的增持量较大,对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地方政府债和同业存单分别增持112 亿元、604 亿元、597 亿元和951 亿元。相比之下,广义基金对信用债则在连续3 个月的增持后转为减持192 亿元。交易盘中证券公司5 月对债券的持有量由降转为略增持,主要增持国债和地方政府债。5 月证券公司由上月的减持1164 亿元债券转为增持95 亿元。分券种看,证券公司主要增持国债和地方政府债,而减持信用债,分别增持国债和地方政府债382 亿元和242 亿元,减持信用债443 亿元。境外机构5 月对债券由上月的减持转为增持。5月境外机构增持债券194 亿元,而上月为减持417 亿元。分券种看,主要增持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增持量分别为25 亿元和189 亿元。从5月的债券托管数据来看,无论是配置盘还是交易盘均偏好利率债而规避信用债,表明投资者呈现出风险厌恶型的特征。从债市杠杆看,2023 年5 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杠杆约为108.7%,较上月的107.8%略有抬升。
美国当前经济形势复杂,美联储频频放鹰,美债收益率和美联储加息路径未来预计如何变化?美联储6 月FOMC 会议后,10Y 美债收益率一直维持在3.7-3.8%高位震荡,2Y 美债收益率则在4.62-4.77%间震荡。
当前美国经济形势复杂,尽管美联储上调了点阵图的利率指引,但市场对美联储下半年加息的预期仍有不同意见,导致美债收益率持续波动。
美联储的加息路径显得扑朔迷离,其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1)通胀率下降放缓,仍高于美联储目标水平。作为美联储评价经济通胀水平的直接标的,无论是CPI 还是PCE,虽然当前两者均处在下降区间,但仍远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水平,且下降速度持续放缓。其中,租金项为CPI下降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由于租金及自有住房的等价租金同比变化滞后于CS 房价同比变化18 个月左右,当前租金仍在高位,粘性仍将持续一段时间。(2)就业市场火热,工资上浮推动通胀抬升的压力大。5 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33.5 万人,几乎为预期值19.5 万人的两倍。美国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火热主要体现在服务业,服务业岗位供大于求,工资上涨推动通胀抬升的可能性仍存。(3)服务业火热难消,制造业却面临衰退压力。美国6 月Markit 制造业PMI 初值46.3,创2022 年12 月以来最低,不及预期值48.5,前值48.4。而6 月Markit 服务业PMI 初值高达54.1,略好于预期值54,前值54.9。制造业与服务业景气度差距大,导致进一步加息会成为一把双刃剑,美联储既要避免经济硬着陆,又要确保通胀率控制。(4)银行业风险、信贷收缩对经济的影响不确定。6月美联储FOMC 会议继续重申5 月所说“对家庭和企业更为收紧的信用环境可能对经济活动、招聘和通胀造成压力。这些影响的程度是不确定的”。鲍威尔在会后也表示“银行压力将被纳入制定政策的考虑范围”。
尽管美国商业银行存款近期有好转迹象,但其绝对水平仍处在低位。同时,与商业银行存款负相关的货币市场基金仍有大量资金流入。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不代表危机已解除。综合近期数据,我们认为由于当前美国经济形势复杂,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更加谨慎与灵活,根据6 月FOMC 会议向外传递出的信号,我们预计美联储加息路径或将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未来数据进行相机抉择;(2)尽力避免经济硬着陆;(3)谨慎调整货币政策,放缓变动频率。综合上述分析,短期来看,由于美联储频频“放鹰”、通胀率远高于目标水平、市场加息预期强烈,短期美债收益率向上突破4%概率犹存;中期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将会特别谨慎与灵活,中期美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或将维持筑顶格局,在3.4-3.8%区间震荡。
风险提示:变种病毒超预期传播、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全球“再通胀”超预期、地缘风险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