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大发展势在必行,绿氢产业或处于加速成长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氢能作为重要的二次清洁能源,受到世界各能源国的高度重视,世界上主要的能源大国均对氢能源发展目标、战略、路线图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且投入大量资金开展研发工作。
政策推动下,氢能产业大发展势在必行。
2022 年3 月24 日,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明确了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规划》中提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为3300 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1200 万吨。规划要求开展掺氢天然气管道、纯氢管道等试点示范。逐步构建高密度、轻量化、低成本、多元化的氢能储运体系。
《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明确我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在近期(2016—2020 年)、中期(2020—2030 年)和远期(2030—2050 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预测到2030 年,氢能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0 亿元;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 座,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200 万辆,高压氢气长输管道建设里程达到3000km,氢能产业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程度迫近发达国家水平。
绿氢产业或处于加速成长期,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项目落地。
在风光发电成本持续下降背景下,当前绿氢的生产成本已处于下降通道,未来有望实现对化石能源制氢技术路径的替代。一方面,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在未来新能源发电成本下降的趋势下可以为绿氢生产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另一方面,氢能更低的储能成本、与储电互补、灵活的制储运方式等特点,使其成为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长周期储存的更优途径。
根据光大证券此前发布的研报《传统业务稳中有增,火电灵活性改造和氢能业务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华光环能(600475.SH)投资价值分析报告》(2023.5.20):
2023 年一季度国内电解槽招标量达452MW(不包括AEM 项目),已超出2021 年全年出货量。根据香港财华社报道,2023 年1-5 月,国内共计15 个电解槽项目(其中包括13 个绿氢项目)公开招标,招标规模累计超过576MW。
6 月27 日上午,由中国电建昆明院、融科氢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投资330 多亿元、年产5 万吨绿氢暨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项目签约仪式在丰镇市举行。该项目包括风光发电制氢、氢能装备制造等建设内容,采用国际先进的PEM 制氢技术,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PEM 制氢项目,项目总投资330 多亿元,将带动氢能装备制造产值150亿元,每年氢能装备制造产值可达50 亿元。
6 月30 日,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项目——中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顺利产氢,产出氢气纯度达99.9%,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了规模化光伏发电直接制氢工艺与工程成套技术的工业应用,为国内光伏发电制氢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该项目由中石化新星公司负责实施,利用新疆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发电直接制绿氢。主要包括光伏发电、输变电线路、水电解制氢、氢气储输、公用工程及配套辅助生产设施,电解水制氢能力2 万吨/年、储氢能力21 万标立方、输氢能力2.8 万标立方/小时。
我国输氢管道处于起步阶段,政策助力管道建设。
国内输氢管道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氢能发展、利用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氢气长输已经成为氢能利用的发展趋势。对于大规模集中制氢和长距离输氢来说,管道运输是最经济的方式。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的氢气管道里程数已达到4600km。
国内氢气长输管道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已知的长距离输氢管道包括金陵—扬子氢气管道、巴陵—长岭氢气提纯及输送管线工程、济源—洛阳氢气管道、乌海—银川焦炉煤气输气管道以及义马—郑州煤气管道输气工程。构建高密度、轻量化、低成本、多元化的氢能储运体系是氢能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家正在推动开展掺氢天然气管道、纯氢管道等试点示范。
我国首条纯氢长输管道项目启动。
根据新华社2023 年4 月10 日消息,我国首条“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该管道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管道全长400 多公里,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大力缓解我国绿氢供需错配的问题。
目前,长管拖车仍是我国长距离氢气运输的主流方式,但这种方式成本较高、效率较低,是造成终端用氢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制约了产业链发展。输氢管道可以实现大规模、长距离输送氢气,并且兼顾经济性。
中国石化已经在内蒙古布局了鄂尔多斯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并规划在乌兰察布市建设大规模绿电制绿氢项目,通过建立风光发电—绿电制氢—氢气管输—炼化与交通用氢的一体化氢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氢能产业制、储、输、用全产业链示范布局。
多地政府出台政策,推动输氢管道建设。
我国多个省市出台的氢能专项政策中提出积极推进管道输氢技术研究和试点示范。
其中,酒泉提出,开展纯氢管道示范应用;吕梁提出,到2025 年,氢能运输管道示范5 条以上;潍坊专门设定了纯氢管道建设的财政补贴,对总长度不少于5公里的纯氢管道项目,按设备投资额30%进行补贴,总额不超过300 万元;佛山提出,建立“制氢厂-输氢管道-加氢母站-加氢子站”氢气供应模式,先行建设高明区干线输氢管道;唐山提出,建设港口氢气输送管道;青岛提出,成立氢气管道工程公司,在化工园区内开展氢气管道建设试点,为加氢母站建设专用供氢管道;无锡制定了氢气输送管道设计的安全技术要求;金华计划在“金华氢谷”
涉氢专区实施输氢管道规划建设示范工程;济宁提出,在民用领域实施工业副产氢管道掺氢供给民用(掺氢5%);茂名提出,至2025 年输氢管道总里程达到50 公里。
氢能的快速发展将为氢能输送带来强劲市场需求,输氢管道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前瞻布局输氢管道领域,或助力公司迎来第二成长曲线。
与浙大氢能研究院合作,前瞻布局输氢管道领域研发。
公司专注于复合管道产品研发、制造工作二十多年。自2019 年起,公司一直与浙江大学在复合管道研究上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进行了部分科研项目的攻关与合作。公司联合浙江大学氢能研究院、浙江重点能源实验室-东海实验室,共同对用于氢能输送的新型柔性复合管道展开深度合作。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针对氢能输送管道联合开发,整合浙江大学优势资源,集中攻关,旨在突破氢能制储输用装备技术瓶颈,促进多学科深度融合,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公司强大的研发能力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定增募资,加大氢能输送管道领域布局力度。
2023 年6 月14 日,公司公告《向特定对象发行A 股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拟募资不超过5.85 亿元,其中2.05 亿元用于新型柔性管道研发(氢能输送)及产业化项目。
本次发行投资的新型柔性管道研发(氢能输送)及产业化项目的实施系公司顺应国家政策导向、紧盯市场的前瞻性布局,有助于解决大规模制氢和长距离输送的氢能输送难题,对于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占领氢能输送管道行业制高点。
未来两年,公司将重点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为落脚点,以与浙江大学氢能研究院以及东海实验室签署合作协议共建“高性能非金属管道联合研发中心”为契机,组建高水平研发团队与浙江大学氢能研究院、东海实验室在非金属管道开发设计制造、管道连接技术以及智能检测等方面形成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并形成相关的行业或企业标准,并积极拓展高性能非金属管道应用市场,特别是输氢管道在可再生能源制氢、氢储能、氢化工、氢交通、氢冶金以及氢进万家等领域或场景的应用,同时利用合作机会进行人才培养和引进,全面提升公司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能力,抢占行业制高点。
新型柔性管道性能优越,或助力公司迎来第二成长曲线。
新型柔性复合管道经产品结构设计开发优化后用于氢能输送,无需考虑钢制管道氢脆和氢腐蚀的风险,同时又解决了传统塑料管道无法达到的高承压效果。新型柔性复合管道具有承压能力强、适用工况多样、耐腐蚀、寿命长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输氢管道产品类型。鉴于以上原因,用于氢能输送的新型柔性复合管道及管道生产工艺、连接适配技术的新型管道的开发,是解决氢能输送的最佳选择之一,是氢能输送的重要载体,发展潜力巨大。
“新型柔性管道研发(氢能输送)及产业化项目”新增产品系列隶属于柔性复合管道系列产品,其具有承压复合管道产品具有的性能,结合其轻便型、高承压、耐腐蚀、长期使用寿命特性,产品经材料及结构调整后,可实现水利市政压力供排水、埋地消防、山区高压供水(抽水蓄能建设)、功能性耐磨应用、矿山管网、工业管网、石油天然气管网及温泉水输送等行业领域的应用。
项目产业化实施后不仅可以增加公司复合管道产品系列品类,巩固复合管道行业地位,提升产品竞争力及行业门槛,为后续市场的拓展提升奠定基础,还能实现与公司现有市场领域无缝结合的同时根据产品具有的耐温、功能材料复合的特点进一步拓展如温泉水输送、高压高温化学介质等功能化需求领域应用,为相关领域的应用及市场拓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2023 年绿氢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在此背景下,输氢管道建设进度加快势在必行。东宏股份作为管道领域深耕多年的龙头企业,前瞻布局输氢管道领域,在23H1 公告的定增预案中拟投入募投资金2.05 亿元用于新型柔性管道研发(氢能输送)及产业化项目,或将大幅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有望占领氢能输送管道行业制高点。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5 年EPS 预测分别为1.46 元、1.73 元、2.18 元。现价对应2023 年动态市盈率1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定增方案审核进度不及预期,输氢管道研发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