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核污水排海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威胁,地球洋流系统决定核排污流向。核污水排入海洋,海洋里的生物不可避免地会吸收排放的核污水,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经过生物富集,可能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并累积。福岛核电站位于日本暖流、千岛寒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三条线交汇处,日本核排放后,其北海道渔场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根据清华大学团队就核污水排放在太平洋扩散机理的实验,宏观模拟结果表明,核污水在排放后240 天就会到达我国沿岸海域,1200 天后将到达北美沿岸并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
我国水产品供应整体呈上升趋势,水产养殖成为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1978~2022年,我国水产品产量由465.4 万吨增长至6868.8 万吨,CAGR 为6.3%。我国水产品主要供应来源包括海水捕捞、海水养殖、淡水捕捞、淡水养殖。在控制野生捕捞的政策下,水产养殖成为我国水产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其中,海水养殖2022 年的产量为2283 万吨,占水产品供应比重为33.2%;淡水养殖产量为3285 万吨,占比达47.8%。
我国水产进口来源多样,停止从日本进口的影响有限。我国是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大国,水产进口增速强劲。2022 年,我国水产品进口数量为453 万吨,出口量370 万吨。
从进口来源国看,日本在我国水产进口国中排名第九,占比仅2.9%,相反,日本是我国水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因此我国停止从日本进口水产品对整体进口和供应的影响都很小,而一些国家和地区禁止日本水产品进口反而给予了我国淡水产品出口企业潜在的机遇。
核排污或率先影响我国北太平洋远洋捕捞,核污染由南至北影响我国近海水域。根据清华大学团队就核污水排放在太平洋扩散机理的实验分析,我国海水捕捞中北太平洋海域将率先受到影响,该地区以捕捞狭鳕、无须鳕、头足类等为主。240 天后污水排放将会开始影响到我国南海、东海,两地捕捞量合计占近海捕捞的比重近70%,同时这些区域近海的海水养殖产业也面临潜在威胁。当然,核污染在海中传播到达我国海岸后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也决定了我国海水捕捞与养殖的安全与否,这一点仍有待检测和观察。
核污排海助推淡水养殖景气度提升,工厂化养殖有效抵抗核污染。工厂化养殖已成为主要淡水养殖方式,其具有高效、安全、节约等优点,面对日本核污水排放,工厂化养殖能够有效控制饲料来源和质量。核放射性物质随大气环流扩散的路径较长,过程中存在空气阻力和降水沉降以及自身衰减等多种影响,放射性物质浓度会不断减小,因此对于淡水养殖来说,受到核污水排放的影响相对较轻。
特水料与淡水养殖为饲料产业新增长极。我国水产品需求持续增长,水产饲料市场仍然处于趋势性增长的过程中。从生产端的角度来看,饲料行业壁垒较低,同质化竞争相对严重,相对于普通饲料,特水料在研发和生产工艺上具备更高壁垒。国内形成规模化养殖的特种水产种类并不多,未来更多特种经济动物实现规模化养殖,将带动特种水产配合饲料行业进一步扩容。从消费端的角度来看,若未来核排放对相关海水产品的消费产生实质性冲击,水产饲料也将受到一定负面影响,因此饲料企业向下游养殖延伸很有必要,部分上市企业已经进行了前瞻布局,如海大集团的对虾和黑鱼养殖、大北农淡水鱼和罗氏沼虾养殖、天马科技的鳗鲡养殖等。
投资建议:日本的排海决策对国内消费者的选择和信心带来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国内的水产市场提供了调整和升级的机会,淡水养殖行业有望直接受益于替代效应,长期成长空间有望打开,建议关注具备淡水养殖能力的相关公司如大湖股份、百洋股份。我们预计核污水排放短期对饲料行业影响有限,中长期特水料与淡水养殖为水产料行业新的增长极,关注相关企业包括海大集团、粤海饲料、天马科技、大北农等。
风险提示:水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淡水养殖竞争剧烈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