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上调至1.5,于2023年7月20日实施。
(资料图)
本次调整,是自2022年10月25日央行、外汇局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后,时隔近9个月再次调整该参数。消息发出后,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迅速上涨。截至发稿,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均突破7.18关口。
A50指数期货也直线拉升,随后震荡回落。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在境外融资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的大小。专家普遍指出,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可以提升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鼓励市场主体跨境融资。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短期快速波动,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体现了监管层合理引导市场汇率预期的意图,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和双向波动。
时隔近9个月再次上调
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始于2016年,人民银行决定将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扩大至全国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对金融机构和企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实行外债事前审批,而是由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与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跨境融资上限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是调节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的重要工具。本次调整,是自2022年10月25日央行、外汇局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后,时隔近9个月再度调整该参数。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向记者指出,从历史看,监管层自2020年12月、2021年1月分别下调金融机构和企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25至1,当时人民币汇率处在升值区间。而在2022年10月,监管层转为上调金融机构和企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至1.25,当时人民币汇率恰处在贬值区间。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处在7.2附近,本次调整体现了监管层合理引导市场汇率预期的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既是出口大国,又是进口大国,“甘蔗没有两头甜”,汇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好。汇率总体上是由市场决定的,同时要更好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坚决避免汇率大起大落。
便利市场主体跨境融资释放稳汇率信号
近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波动。在人民币汇率上周一度走强后,本周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承压,7月19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7.2关口。
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认为,7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发生短期快速反弹,主要因为加息预期放缓下美中利差收窄、美元指数下行、央行政策引导,以及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
随着两部门决定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专家普遍认为,这将便于境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增加跨境融资额度,有利于跨境资金流入。
温彬对记者表示,所谓“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是“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中的一个计算因子,上调该参数可以提高对应的风险余额上限,便于境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增加跨境融资额度,有利于跨境资金流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同时,境内外汇资金增加后,相应结汇需求增加,也能起到稳汇率的效果。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也对记者表示,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意味着相应放宽境外融资额度上限。从结构上说,将对境内企业和机构中净资产额较低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来说更为便利,对中高资质的发行主体和优质企业来说更为有利。
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单边市”
“从当前看,人民币汇率虽然有所贬值,但是没有偏离基本面。”刘国强强调,总的看,宏观经济大盘、国际收支大盘、储备大盘做支撑,在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下,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单边市”,仍然会保持双向波动、动态均衡。
从宏观经济大盘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国际收支大盘看,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保持在2%左右的适度水平,跨境资本流动基本平衡。近期,境外资金投资境内债券继续保持净流入态势。从储备大盘看,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余额仍然稳居世界第一。
随着两部门决定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专家普遍认为,将有助于维护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和市场预期稳定,维护外汇市场平稳健康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和双向波动,促进内外平衡。
展望三季度,董琦表示,从经济内生动能和市场交易角度,贬值压力仍在,主要是海外经济放缓下出口动能进一步下行,经常账户结汇需求下降。美联储仍在加息,导致美中利差高位震荡。但美联储加息放缓和海外经济下行,叠加政策引导,贬值幅度预计有限。预计人民币趋势性升值的窗口至少要到四季度中后期。
温彬表示,未来,监管层“汇率工具箱”依旧较为充足,主要包括: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跨境融资杠杆率、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宏观审慎调节系数等工具,可在必要时继续对市场预期进行合理有效引导。
(来源:证券时报)